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议政建言(旧栏目) > 大会发言 >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,发展我区港口经济
充分利用区位优势,发展我区港口经济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09-01-07 浏览:6364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区政协委员、市鑫松航运公司董事长   张培松
      

    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,由港航、临港工业、商贸、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。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,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省“皖江港口群”建设投资将超过40亿元,在未来几年内,我省将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,重点加快建设“皖江港口群”和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。其中港口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安庆港五里庙5万TEU集装箱码头、马窝港区2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、长风港区一期工程等。市委、市政府在我市新一轮发展浪潮中也提出“以港兴市”的战略,同时《安庆港口总体规划》的出台标志着安庆港2005年至2020年建设蓝图的绘制已付诸实施。这些举措更好的说明港口经济在城市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。
     关于内河航运,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曾表示,加快发展内河航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。就经济价值来说,内河航运价格低廉,只有铁路的1/2,公路的1/4。从环保角度来看,公路单位货运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水路的2倍和3倍。航运的能源效率大约比空运高50至100倍,比公路运输高10倍,比铁路运输高3倍。同时,内河航运适应性十分广泛,在煤、矿、油等大宗货物、重大件货物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 
     安庆辖区长江岸线总长247公里,约占皖江北岸岸线的61%,并且安庆港是安徽省境内长江中下游北岸唯一深水良港,2004年就被国家公布为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。根据“十一五”规划,到2010年,南京至安庆段水深可达到6米,可通航5000-10000吨级海船。
     迎江区拥有全市最优质的41公里黄金岸线,现已有数座大小普货码头和危险品专用码头,并且马窝、长风港和五里庙等大型码头也正在加紧建设中,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迎江区发展港口经济、推动水运繁荣的优势所在。
     一、发展我区水运业的重大意义
     第一,发展水运业符合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以港兴市”的战略方针,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。现代港口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,获得了巨大的发展,很多发达的城市都是依江傍海依靠港口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,“以港兴市、城以港荣”的现象成为了近百年来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趋势。加之,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,加快港口建设可以大幅度地促进运输、仓储、商贸、物流、旅游和重工业、加工业等临港产业的发展,同时也可带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富强。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内河航运的繁荣,而内河航运的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腾飞。
     第二,发展水运业是推进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的需要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,重化工业将沿江、沿河布局,内河航运将在我区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到2020年,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%~60%,城镇居民增加到8亿至8.5亿人。内河航运以及其干支网络连接着中心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,沟通主要资源地和消耗地,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交流,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
     第三,发展水运业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,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。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运输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长,同时与资源、能源、环境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。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,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、减少能源消耗、降低环境污染,能够有效缓解资源、环境的压力,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     第四,发展水运业有利于增加本地企业竞争力,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带动税收的增长。水运业具有的最大优势不仅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,体现在生产中就是成本低廉。发展迎江区水运业,可以降低本地企业原材料输入及产品输出的成本,从而使安庆本地企业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。
第五,发展水运业有利于招商引资。水运业的发展自然带动本地区的物流业,进而体现迎江区在安庆市、皖西南,乃至长江中下游的物流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迎江区的投资环境,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到迎江区投资发展,为繁荣本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。
     二、迎江区水运企业现状
     第一,安庆港目前港口基础设施薄弱,陆域狭窄,进出口道路不畅,水域锚地不够,水电配套滞后,装备技术落后,港口功能不完善是安庆港面临的问题。安庆港与上下游相邻港口相比,无论在软件、硬件还是服务上都有很大差距。2007年安庆港货物吞吐量仅一万标箱,相邻的九江港达到九万标箱,芜湖港更是达到了十六万标箱。
     第二,航运一直是我区的传统产业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安庆现有水运(服务)企业45家,由于种种原因,我区水运企业总体实力和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。普遍规模小,运输结构不合理,种类单一,单船吨位小,与其它同行业相比实力较弱。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状态,对于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较弱。
     第三,相关管理部门服务手段落后,政出多门,没有做到“大通关”。我市目前大约有60%的进出口货物舍近求远,借道南京、上海港。原因是安庆港综合服务能力不高,通关及作业效率低,特别是服务手段及措施落后。目前,涉港管理机构主要有港口局、海关、口岸、商检、边防、地方海事、长江海事、水上公安、船检、航道处等,其中只要有一个部门服务跟不上,就会出现服务“瘸腿”,给货主和船东带来众多不便。
     第四,银企对接不畅,造成融资困难,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。目前对于水运企业贷款的银行主要是城郊信用联社和交通银行,其他银行基本没有介入。从现有贷款看,门槛高,周期短,贷款与评估资产比较低,金融产品种类少等。金融部门过于保守,对于船舶抵押贷款的操作缺少认识。总认为船舶投资大,资金周转周期长,贷款风险不好控制。其实随着交通部及中国海事对于船舶登记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,现在的船舶抵押贷款已经很完善,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其实很低,完全可以放开这方面的业务。
     第五,政府不够重视,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不够,政企间缺少交流。虽然近几年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对各航运公司的支持已有所改善,但力度仍不够。由于水运企业负责人常年在外奔波,缺少与政府部门的交流,政府对于水运企业了解甚少,导致政府给予企业的扶持和帮助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。
     第六,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,流失本地企业。根据税收政策规定:自开票税率3.42%,代开票税率6.6%。我区目前自开票航运企业共7家,07年纳税总额在400万左右。而很多周边城市税收政策更加灵活,并通过财政扶持的形式降低实际税率,使我区的一些水运企业“舍近求远”在外地注册、登记、开票,造成税收流失。仅06年迎江区水运企业流失税收多达300多万元,如不及时调整,这个数字将继续扩大。
第七,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,缺乏同行业间的合作机制。由于一些水运企业经营者思想保守,管理落后,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。很少与本地水运企业交流与合作,造成本地水运企业规模小,运力分散,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,无法体现迎江区应具备的区位整体优势。
     三、建   议
     第一,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坚持以规划为龙头,结构调整为主线,招商引资为重点,用物流带动区域经济,以商业促工业,推动二、三产业快速发展,增加经济总量。在港口经济发展项目上,要坚持科学决策,整体规划。对迎江区“水运经济”进行科学功能定位。通过规划手段,明确迎江区水运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。把经济和社会、速度和效益、结构和质量、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,要高起点制定统一规划和建设实施办法,分步执行。将水运业和以水运业为主的物流业列入迎江区重点发展的产业。
     第二,促进产业结构升级,优化产业布局。引导区内水运企业集中经营,发展仓储、配货等服务业,推动迎江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,发挥我市皖西南物流中心的地位优势。同时协调市交通、地方海事、长江海事、银行、保险、税收等部门,为水运企业提供高效、便捷的一站式服务,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。
     第三,促进民营企业发展。采取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”的方式,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。引导、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。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,创造企业品牌,打造出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,改变目前航运市场无骨干企业现象和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。收缩战线,培植航运骨干力量,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用于符合运输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,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质量上壮大水运经济,强化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,发挥优秀水运企业的主导地位。
     第四,建立银企对接机制,创新贷款产品,增加贷款额度,简化贷款手续。解决水运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。为本地水运企业的做大、做强提供有力资金保障。
     第五,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。我市的船东协会已于2006年12月31日成立,该协会的目的是:服务于船东会员,为船东会员提供市场信息、政策信息及法律服务;加强横向联系,沟通行业信息,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;代表和维护船东会员的权利和共同利益,与有关单位、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等。但是目前协会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,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。
     第六,实行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。建议区政府要与市税务部门协调,创新税收政策,提供更宽松的税收环境。不仅可以减少本地企业的税收流失,带动税收增长,还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水运企业来我区投资、注册,以更加繁荣我区的经济。
     第七,学习先进经验,发展水运配套产业。与芜湖一江之隔的无为县船舶工业园,2005年规划建设岸线8.5公里,面积3平方公里的船舶工业园。目前已吸引船舶修造企业12家,水上加油站2家,去年2月份以来,恒通、远洋、远东等3家江浙大型船舶企业相继入驻无为船舶工业园,总投资达1.8亿元,综合生产吨位达50万吨,员工已达2000余人。预计今年底综合生产吨位可达130万吨,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我们迎江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,充分利用我区41公里的优质岸线资源和我市机械制造业的有利条件,发展迎江区船舶修造业。形成以港口物流、水上运输为主,船舶修造业共同发展的有利格局。